新华网北京9月18日电(记者 陈听雨) 9月17日至19日,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我国AI领域最权威的国际化大会之一。
针对全球人工智能、尤其是智能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应用成果,新华网科技频道记者独家专访了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天津神经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明东教授。明东预计,混合智能将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向,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是其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尽管如此,人工智能仍是需要人来驾驭的技术,只有医生和人工智能紧密协作才能保证智慧医疗过程安全可靠地开展。
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天津神经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明东
基础技术理论和人才是短板
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制定了三个阶段的战略目标,提出到2030年我国要实现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明东认为,要实现这一中长期目标,当前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主要存在基础技术理论和人才两方面的短板。首先,在基础技术理论方面,我国缺乏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的创新,很多原创性理论和概念都源于发达国家,而我们很多时候是在跟随,以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为主导,而对基础研究关注不足。近年来随着国家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民间资本的大量投入,这一状况正逐渐改善,但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在整体影响力上与发达国家仍存较大差距。
其次,在人才方面,我们尚缺乏有应用专业背景又精通人工智能的人才,人工智能领域总体的人才缺口很大。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各领域有各自的特点和特殊需求,只懂人工智能往往难以解决特定专业领域的问题,因此需要各领域与人工智能融合交叉。
明东介绍,针对专业领域培养精通人工智能的专业人才,天津大学在全国首开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我们致力于培养精通人工智能的智能医学研究型人才,填补医学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