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猕猴桃院士工作站引种的金艳猕猴桃获得成功。
“院士猕猴桃就是不一般,棵棵收获几箩筐。”面对《中国科学报》记者,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罗阳镇下洪社区种植户郑民敏的喜悦心情溢于言表。
作为当地传统农业支柱产业,泰顺全县的猕猴桃产量和产值这两年有了大幅提升,其中的“秘密武器”就是院士专家工作站。
近年来,泰顺县先后建立茶叶、猕猴桃及生物多样性等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通过实施“院士工作站+企业+基地+农户”的山区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传统农业从低、小、散向良种化、合作化、标准化转变,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打造了“一亩山万元钱”的发展模式。
政府搭台筑巢引凤
泰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典型的农业山区县。同时,泰顺又是国家级生态县、全国重点产茶县、浙江省第二大猕猴桃主产区,全县茶叶和猕猴桃生产基地近10万亩,全县近12万农民直接或间接从业。
不过,泰顺县副县长周兆忠坦言,由于茶叶和猕猴桃存在良种覆盖面不广、单产量不高、关键技术突破难等问题,产业呈“低、小、散”局面。
鉴于这种背景,泰顺县委县政府引进高端人才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用智力精准帮扶的理念和方法,实施改造传统农业计划,将生态和山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
2012年,泰顺县引进国内唯一的茶学院士陈宗懋建立茶叶院士工作站;2015年,引进果树行业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建立全省首家猕猴桃院士工作站;2016年,又与中科院院士郑光美签约在乌岩岭保护区建立生物多样性院士工作站。
泰顺县政府与院士创新团队签订科技合作协议,采用量化考核、共建共享等院地合作方式,开展茶叶和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人才引进与培养、品种选育推广、产业标准制定、关键技术攻关等领域科技合作。
几年来,泰顺县政府共投入2500多万元,建立了省、市级茶叶质量检测中心、猕猴桃研发中心,种苗基地、综合实验基地等,为院士创新团队提供科研保障。
院士担纲引领发展
令泰顺猕猴桃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张庆朝没想到的是,签约之后,束怀瑞院士的技术团队几乎每隔半年就要来泰顺走一趟,不仅带来园林、病虫害等方面最新种植技术,还现场指导果农。
通过技术的传帮带,泰顺当地挖掘自身潜力,培养了3名省市猕猴桃乡土专家,农民中高级职称人员21名、农民技术员60多名,初步形成了“金字塔式”的专业人才梯队。
以猕猴桃种植核心区的罗阳镇碑排社区为例,当地有九成村民以种植猕猴桃为生,村干部就专门组织人员,定期为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并帮助果农销售猕猴桃。
一方面,院士专家传经送宝,培养本土人才,攻克技术难题;另一方面,他们还开展产业调研,提供决策咨询。
针对茶叶和猕猴桃产业存在的短板,院士专家创新团队多渠道全方位开展产业调研,摸清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先后完成《泰顺县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泰顺县农业综合开发扶持猕猴桃特色产业规划》等决策报告20份,成为泰顺县委县政府决策咨询的重要智库。
周兆忠表示,通过市县科协提供泰顺产业发展技术、院士专家创新团队的智力精准帮扶,实现泰顺山区农民共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有效助推“两山转化”,振兴乡村。
产业兴旺农民受益
在科研成果的支持下,泰顺县大量增加绿色农产品供给,产业提质增效。2017年茶叶和猕猴桃两大产业产值合计达4.8亿元,约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一半。
与此同时,借力院士团队的推动,泰顺茶叶和猕猴桃产业链不断延伸,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2017年茶叶生产基地8.2万亩、产量3400吨、产值3.5亿元;猕猴桃生产基地面积、鲜果产量和产值则从2015年建站前的0.9万亩、5000吨、0.5亿提高到2017年的1.4万亩、9000吨、1.3亿元。
经过院士专家创新团队多年来的“造血”帮扶,泰顺全县1/3的农民依靠发展茶叶或猕猴桃产业及林下经济增收致富。
“送钱送物,不如送院士专家好干部。”泰顺县农民纷纷尝到了科技带来的甜头。
2017年,泰顺全茶叶产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约1.33亿元,10万名从业农民比建站前新增收入3325万元;猕猴桃产业直接带动全县2万多名农民从业,比2014年增收3500万元;乌岩岭优良的森林生态环境带动保护区内80多户农民发展林下经济,户均收入近5万元。
浙江省科协副主席姜长才表示,“建一站、兴一业、富一方”,泰顺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这一成功实践,为院士专家工作站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的案例,探索了一条在欠发达地区立足当地实际发挥院士高端智力作用的成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