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专访系列报道一]为美好明天恪守学术诚信

  • 日期:2018-01-09        来源:四川大学学术诚信与科学探索网         点击数:


  • 张力教授简介:著名国际问题研究学者,历史学博士,牛津大学(英国)圣安东尼学院交换学者; 尼赫鲁大学(印度)国际关系学院访问学者;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国际安全与发展政策研究院(瑞典)、亨利·史汀生中心(美国)客座研究员;巴基斯坦信德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现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教授、国际安全方向博士生导师,教育部“985工程”四川大学南亚与国际问题研究创新基地研究员,兼任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亚太学会理事。他经常受邀赴国外参加学术会议并接受国内外知名媒体的采访。

    张力教授是国际问题研究的著名学者,却不像笔者想的那么严肃,他温和可亲,谦虚儒雅,2014年6月12日下午3点,在川大文科楼509办公室,我们与张力老师谈起了国际关系专业学生素养、研究所培养、学术诚信教育、国关专业就业前景等话题。

    张力教授认为世界的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对非传统安全的重视超越了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区域局限,研究不同地区、不同问题的联动性日益增强。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对外交往变得越来越重要,对国际关系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国际关系专业受到许多学生的青睐。他介绍说,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南亚、印度洋地区的政治、经济、安全、外交和文化,以及中国的周边外交,南亚研究所所设国际关系专业的硕士生招生方向包括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国际文化交流和南亚国家对外关系。他欢迎有志于研究国际问题的年轻学子报考南亚研究所,从事南亚等地区的国际问题研究。

    在培养学生方面,张老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认为硕士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独立研究能力,为他们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鼓励他们尽多地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对于博士生而言,导师应与他们保持更密切的学术互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指导他们从事学术研究和完成学位论文,将他们培养成为为专业性研究人才。

    谈及对新生入学的能力要求时,张老师认为有几点是新生所必须具备的。外语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这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和对外交流有着极大的实际作用;其次是具有一定的历史眼光和理论素养,从而能对国际问题作更深入的分析与判断;再者是熟练通过互联网及传统手段检索和利用文献的能力。在这些能力的基础上,并能够养成开放性思维、独立思考和脚踏实地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和研究问题。这些应是作为一名合格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学术诚信,张老师认为有违学术诚信是“只顾眼前便利,不计长期危害”,是研究生易犯的错误。但当前学术诚信的问题受不少客观因素的影响,增强学术评估的合理性、公正性和透明度应是杜绝这一现象的重中之重,具体说来只有从教育学生和纯净学术环境这两方面同时努力才能有效遏止这类情况的发生。立足于长远,研究生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做到对本人和对社会负责,凭借实力和勤奋立足,恪守诚信和学术道德,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背景资料: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的前身是根据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关于加强外国问题研究的指示,经原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和高教部批准,于1964年成立的四川大学印度研究室。1978年,该研究室扩展为南亚研究所。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成为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2006年,教育部“985”工程在本所正式启动。南亚所目前设南亚经济发展、南亚外交安全、南亚社会文化、中国与南亚关系等四个研究室,并合作设有南亚与中国西部合作发展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中国西藏与南亚研究中心。该所自1982年起培养世界历史专业南亚历史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85年起培养世界经济专业南亚经济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1年获得国际关系专业的硕士授权点。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我所已形成以下四个明确、稳定、富有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关系、大国关系与国际安全、文化与国际交流、南亚国家对外关系研究。除此之外,2014年首次招收边疆政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其中包括边境与边疆安全、边疆地区与周边国家合作发展两个研究方向),该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内容与国际关系专业相同。

    前国务委员戴秉国访问该所在听取了研究所有关负责人就研究所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咨询服务、交流合作、信息资料建设五个方面的情况介绍后,戴秉国十分高兴地说,川大南亚研究所 “资格很老、人数不多、干事不少、成绩很大”。

    学术网记者:李婉 谢向伟

    2014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