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与坚持,科研之路的良友
彭志航,1987年12月出生,贵州贵阳人。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化学专业2006级本科生,因优秀的成绩与科研能力,2010年获得材料学院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博连读资格。2013年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同年,获得“四川大学唐立新优秀学生奖学金”。目前,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SCI收录的期刊论文7篇。
1.储蓄时间,赢得先机
2006年进入四川大学的他,其实和其他许多同学一样,都是以优异的成绩步入大学的生涯。大一的时光总是很充实,大部分同学面对繁多的课程,总是在教室、图书馆、食堂与寝室间相互穿梭。他自然也不例外,每天就在这四个地方来往。到了大二,课程量比原来少了许多,同学们也渐渐熟悉,大多利用闲暇时间出去游玩,或者参加社团。可是他却更加珍惜这闲暇的时光,如何安排这些时间成为了他思考的问题。一次上课的机会,让他了解到川大可以提前修读学分,为何不好好利用这些时间来提前学习专业课程,把未来的时间加以储蓄?在这个念头下,他自己根据课程的安排,提前选修了一部分大三的课程。由于是两个校区上课,他往往很早就在江安校区乘车前往望江校区,上了半天的课后,有急匆匆的返回江安。这样的安排,有时让他感觉喘不过气来,但是他并未放弃,而是选择坚持,就这样他度过了一个满当当的大二一年。提前学习了《固体物理》,《材料物理化学》,《磁性材料》等等数们专业课程。
到了大三,他基本每周只有两门课程。储蓄未来的时间,这次让他首次获得了利息。在一次上课中,他认识了自己以后的导师-朱建国教授。他便提出能否去实验室工作的想法,在了解了他的情况后,教授爽快地答应了这个要求。就这样,他比同年级的同学更早地获得了科研训练的机会。为以后的工作赢得了先机。
2.兴趣则是坚持的动力
从本科算起,这已经是他在川大的第八个年头,进入实验室也已经有六个春秋。刚到实验室,什么都是新鲜的,热情自然很高,每天他总是早早的就到实验室,在陈强老师,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的指导下,开始了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大家对这个小师弟也是格外照顾,都悉心地给予帮助。他对这个研究充满了好奇,一整天中的大部分时间也都花在了做实验上。在大三的一年,他积累的充足的实验操作经验。
大四开始,导师朱建国教授给他布置了一个新的方向,研究高温压电陶瓷。对于实验室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材料体系,以前从没有涉足,就这样他又再次怀揣兴趣,投入到了新的课题研究上。新的材料体系的研究肯定不会一帆风顺,由于没有经验,开始的制备过程变得十分迷茫,借鉴别人的论文进行重复性试验,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仍然不得要领。他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般陶瓷的制备需要一个周的时间,后面有一道工序叫做极化,就是给陶瓷加上高压直流电场,使得陶瓷获得压电性。但是试验初期,对于极化温度、电场强度的数据都是零,通过不断的调整温度、电场来试验,一片陶瓷极化得花掉半个小时,一旦陶瓷被电击穿之后,又得换一片陶瓷。就这样反反复复弄了100多片陶瓷后才最终把合适的温度与电场强度找到,得到了最初的经验性数据。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曾有过厌烦,有过放弃的想法。他去找导师讨论研究进展,导师了解后只是说:“科研就像一层窗户纸,在纸的一侧永远看不清楚里面,当你捅破后便会豁然开朗,然而能够看到里面,往往取决于你能否再坚持一下。”在导师的指导下,他重新梳理试验过程,通过调研文献,他发现了一些研究的共同点,重拾兴趣后,他又再次新一轮的试验。终于,在大四下学期获得了不错的试验结果,也藉此积累了他第一篇SCI论文的实验数据。
常有同学对他好奇,问他:实验室待久了,难道不觉得厌烦?其实,扪心自问,他也有厌烦的时候,但是,是兴趣给他提供了继续坚持下来的动力。在六年的时间里,他,自己学习编程,尝试搭建测试平台,追求新的性能测试,不断转移自己的兴趣,让他始终保持了一份对于未知的好奇。获得一份又一份新的试验数据,论文也是越写越多,陆续有了第2篇,第3篇。。。。。。
3.导师是海岸线上的灯塔
他的导师朱建国教授是学院党委书记,平时学生工作繁忙,同时还要指导十多个硕博士,自然花在他身上的时间很少。但是,这并没有限制他在科研上的发展。“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而这位和蔼的导师,更多是的传播理念。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上,导师有时并不能给出更多的建议,去解决技术上的问题。然而,他总是坚信导师丰富的人生阅历才是对自己最有价值的财富。从导师身上,他学到了锲而不舍的精神,处事乐观之道。
导师不管多忙,每个月总是要召集学生做一次工作汇报。在汇报中,学生们讲述自己的工作成果,提出一些问题。导师总能切中要害的指出工作中的不足,与需要改进地方,虽然只字片语,总能让人受益匪浅。他说:“导师总是能将一些新颖的想法带给他,如同海岸线上的灯塔,指引他在科研的海洋中找到方向,不断朝着目标前行。”
4.后记
如何在这个大浪淘沙的年代,使用保持自己的棱角,自己的初心,这才是宝贵的财富。每天的试验早已融入他的生活。诚然,生活也如同试验一样,昨天的酸甜已成过去,或可怀念,但更应放下;明天总是充满未知与神秘,难以捉摸;然而今天确实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正是对于未知的好奇,使得他总是能以乐观的态度的展望未来。思维的扩展可以囊括世界,但是心必须在一片土壤上扎根。辛勤地耕耘这片心田,最终会看到心灵之花绚丽的绽放……
(以上图片及文字资料均由四川大学研究生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