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湿地日:携手推进全球气候治理

  • 日期:2019-01-20        来源:科学网         点击数:


1月18日,2019年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宣传活动在海南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举行。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孕育和丰富了全球的生物多样性,被人们喻为“地球之肾”。那么,湿地具有怎样的生态功能?全球及我国的湿地保护现状如何?如何“量”“质”双提升,建立湿地保护的长效机制?

1.45年内全球1/3的湿地已消失

今年世界湿地日主题突出了湿地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大作用,强调通过国际合作提高湿地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唤起人们进一步认识湿地功能和关注湿地保护。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表示,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生态支持系统。湿地还是重要的“储碳库”和“吸碳器”,是气候变化的“缓冲器”。湿地特别是泥炭地,在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此,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处亚太事务高级顾问饭塚玲子做出了更为具体的解释:科学研究明确表明,湿地吸收碳和储存碳的能力,在调节全球气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泥炭地和有植被的滨海湿地存储着大量的碳,而全球湿地能吸收与全球森林一样多的碳,比如盐沼每年能吸收数百万吨的碳。显而易见,湿地是地球上最高效的碳汇。

统计数据显示,泥炭地只占地球面积的3%。然而,它们储存了陆地上近1/3的碳,是全球森林碳储总量的两倍。全球湿地储碳量占地球陆地生态系统35%。我国若尔盖湿地每公顷储碳量高达4130吨,破坏1公顷这样的湿地,释放二氧化碳最高可达1.5万吨。

饭塚玲子说,虽然湿地支撑着我们的生活,但在短短45年内,全球1/3的湿地已经消失。如今,湿地消失的速度比森林快3倍。湿地的消失,会将自然的碳汇转变成碳排放源。燃烧和排干泥炭地所释放的碳,是每年燃烧化石燃料所排放碳量的1/10,而湿地退化所释放的甲烷则会占全球甲烷排放量的近1/4。

在当前全球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减少、工业减排仍将持续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发挥湿地间接减排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2.中国已指定57处国际重要湿地

李春良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湿地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一直在努力遏制湿地的消失,把增加湿地碳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湿地保护纳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通过建立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开展湿地调查监测、拓展国际合作交流和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等措施,全面强化国内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中国是全球唯一两次完成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国家,并将重要湿地纳入生态保护红线予以严格保护,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同步实施湿地保护工程,把湿地纳入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强化各级地方政府湿地保护的主体责任。中国已指定57处国际重要湿地,建立了600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1000多处湿地公园,湿地保护率达49%。监测表明,中国湿地生态状况和服务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初步遏制了湿地面积减少、功能下降的趋势。中国湿地保护工作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效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李春良说。

1月18日活动现场发布的《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2018年我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组织开展了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监测和评估。

在内地56处国际重要湿地中,分布有湿地植物约2114种,湿地植被覆盖面积173.94万公顷,有湿地鸟类约240种。近年来,大部分国际重要湿地所在区域降水量保持稳定。江河源头区域的国际重要湿地水源涵养能力与汇水量稳定,其他内陆湿地汇水区水量稳定。近海河口水域的河流汇水和海水顶托总体也保持稳定。采取了补水措施的内蒙古鄂尔多斯等湿地的水域面积得到恢复。同时,国际重要湿地土地(水域)类别整体处于稳定状态,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通过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山东黄河三角洲、江苏盐城的湿地生态状况明显好转。云南大山包、吉林莫莫格等国际重要湿地开展了还湿工程。

3.强化监管逐步实现精准保护和管理

《白皮书》还指出,国际重要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有:农业、牧业和渔业等人类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开发活动,工业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等。

李春良表示,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将一如既往认真履行应负的责任和相应的国际义务,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能力建设、鼓励地方行动、提升公众意识等方面,努力走出符合国情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我国将充分发挥湿地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和影响,以《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为主线,全面强化新形势下湿地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工作。加快制定湿地保护法,并将湿地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完善湿地分级管理标准和管理办法,尽快发布首批国家重要湿地名录,探索建立湿地保护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责任。编制全国湿地保护“十四五”规划,启动乡村小微湿地示范点建设。通过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开展各类援外培训等,积极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湿地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白皮书》也强调,下一步,将强化国际重要湿地监管,加强科研监测体系建设,完善年度监测机制,实施湿地生态补偿,逐步实现国际重要湿地的精准保护和管理。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支持湿地保护的氛围。

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湿地保护合作,18日活动现场,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海口市林业局三方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十年来在繁华中不改初衷,一场人与草的生态控制攻坚战,迎来了万鸟归巢。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短短6年的保护建设,敢为人先,探索出都市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的新路,成就“入则自然,出则繁华”的美景。海口市林业局抢救性保护近万亩潭丰洋湿地,让30年反复治水未果的海口东西湖重现水清、岸绿、景美、民乐的景象。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副司长袁继明表示,这三家单位代表了我国在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湿地城市这三种不同类型湿地保护建设工作的最先进水平,他们的合作将取长补短,进一步推动全国湿地保护建设更上一层楼。

(本报记者 王晓樱)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