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5号下午1点,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关天古典学社成员相聚金沙遗址博物馆,观看以“古埃及:法老与神的世界”为题的特展。在解说的引导下,我们先了解了埃及大致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进程,接下来从食品、饰物、化妆、丧葬、宗教信仰等方面向我们展示了相关文物,其中不乏精致的器物、华贵的面具及人与动物的木乃伊实物,形象立体地展现了古埃及人独具特色的社会生活与信仰观念。为了使观者拥有更好的体验,特展里运用了全息投影、触摸屏等多种技术,为我们动态展示了木乃伊制作过程、古埃及神灵谱系等,伴随着悠远的背景音乐,使人更能沉浸入古埃及神秘幽深的氛围里,仿佛回归到辉煌伟大的古老文明世界里。
结束了观展活动,我们来到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楼一楼的新闻发布厅聆听四川大学历史系世界史讲师王欢老师的讲座《传统的固守与嬗变——古代埃及史举要》。王欢老师先是介绍了大众传媒中对古埃及的印象,如神秘文化、木乃伊、狮身人面像、智慧、外星人、专制王权、奢华、残暴等,以柏拉图《法律篇》中关于古埃及文化中内在永恒正确性的讨论引出了对于古埃历史的一种看法,其内部存在性始终永恒,是一种静穆的伟大,即:仿佛是突破就要开始,接着又什么都没有产生。
接下来王欢老师从历史本身的角度来向我们论证了这种看法能否站得住脚。首先,按照横向线索出发,埃及的地理环境是二元化的,尼罗河两岸是肥沃的冲积平原,其余则是红土地,即沙漠地带。而其纬度位置决定了它的一年中昼夜长短差异小,河水涨落有规律。文明创建初期的人们在思考人死后灵魂回归何处的时候,通过类比自然环境,得出死后永生,死亡即是来时的开端,而在来世将实现永生的结论,所以人的思维上是相对保守的。但与此同时,埃及与其他文明地区也有往来,其文明也在受其他地区文明的影响。
其次,从纵向线索来看,一开始就理应对于古埃及的历史文献真实性存疑,因为其历史文献难以确定这是对于事件的记载还是出于仪式化目的的记载,也难以确定记载下来的是一般化的惯例还是鲜活的个性。
接下来王欢老师为我们简单梳理了古埃及历史发展脉络。从前王朝和早王朝开始,由一些文物上的图纹,如化妆用的调色板。随时间发展,调色板实用性逐渐缩小而宗教性更为浓厚,上面各类图像由于解释不同有多种象征含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的仪式性和宗教性更为明显,国王的控制力是相当强大的。
在介绍古王国时期,王欢老师用了“古王国:金字塔上的阴影”作为标题,首先,他讲述了在古王国时期的埃及王权里,国王的角色主要是作为神人中介:国王向神奉献代表人间秩序的玛阿特,同时国王也是荷鲁斯在人间的化身,国王通过赛德节的举办展示其对埃及统治权的稳固和昌盛;其次,他从金字塔建筑群的演变、结构与功能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其对于王权的作用;紧接着又从金字塔建造工程与社会经济角度出发分析展现了金字塔容易被人忽视掉的又一社会作用:由于古埃及特殊的地理环境,每年因为洪水会出现相对固定的农闲时段,在此其间,国王可以通过招募农民作为工人来修筑金字塔,同时稳固社会,而工人也能够通过为国王修筑金字塔帮自己死后获得通往来世的机会,也可以实现经济上的稳定。所以,金字塔修筑不仅是一种官方理念,更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
而与此同时,修筑金字塔也会导致中央权力向地方倾斜,故而金字塔也是集权与分权之间、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不稳定因素,其有利有弊,既是集权的象征,也是衰微的因由。
在第一中间期,同时代的文献、中王国时期的教谕和厌世文学展现了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在此期间国家混乱失序,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崩溃,民众生活痛苦悲惨,社会政治逐渐解体;在第二中间期,古埃及常常受到外族侵扰,亚洲的游牧民族统治了埃及北方;而在第三中间期,出现了一次重要事件,即埃赫那吞的宗教改革。
在军队的支持下,埃赫那吞成功进行了宗教改革,其表现主要有:摈弃多神,只崇拜“阿吞”神;迁都阿玛尔纳;在艺术领域上促成了阿玛尔纳风格出现;促进了新埃及语的出现。埃赫那吞改革之后,大量神庙被关闭,民众不再通过祭司祭拜神明,而国王垄断了来世观念。阿吞神庙中的柱子也改成了圆墩子,尽可能减少阴影,达到露天的效果,力图破坏过去神庙的特殊建筑构造带来的神秘感。
这样的改革反而形成了一种反弹,民众的墓葬中不再供奉过往的雕像,同时民众会选择自己去求取神谕来进行判断,由个人扫清中介向神祈求,个人虔诚的作用渐而显著。这样的宗教改革适得其反,导致了王权和神权关系的颠倒,神的权力越来越大,由神开始称王,神权政治兴起,反观国王,则越来越向普通人靠近。
通过王欢老师的整理和疏通,我们可以看见古埃及的发展进程中各时期的变化,故而古埃及的文化是在一种表面的静默和凝固下有许多变化的内容,而这种伟大而古老的文明中无垠的魅力还等待着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索与挖掘。
结束了一次精彩的讲座之后,王欢老师与关天古典学社的同学们一并合影留念,大家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