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年10月10日10:00
地点:望江校区化学工程学院313室
讲座题目:介科学展望
主讲人:李静海院士
主办:化学工程学院
【主讲人简介】
李静海,1956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84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87年获本所博士学位后赴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和瑞士联邦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1990年回国后历任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所长职务。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6年当选瑞士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1年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是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颗粒流体两相系统量化设计和放大的研究,致力于气固两相系统的计算机仿真和多相复杂系统的研究,包括多相流动、煤燃烧、计算机仿真、多尺度方法及计算。1989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3 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获奖人),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第一获奖人)。开发的抑制氮氧化物排放、无烟燃煤技术获国家级新产品证书,获2001年中国科学院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一获奖人)。他获首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第三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美国化工学会颗粒技术演讲奖和第三世界科学院演讲奖。还兼任著名国际期刊Powder Technology,Advanc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编委和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Advanced Powder Technology编委或顾问。
【主讲内容简介】
介科学的概念产生于对化学工程中若干复杂系统的研究。首先是气-固流态化系统,随后是湍管流,近几年又在多相催化、蛋白质折叠等实例中得到进一步证实。然而,作者强调,由于介尺度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介科学的普适性仍需进一步验证。通过对各类复杂系统中不同介尺度问题的研究,从具体问题中归纳共同规律,寻找进一步的实证,是进一步发展介科学的有效途径。作者列举了几个近期值得探索的实例。此外,作者认为,解决目前已经认识到的一些共性科学问题也同样重要。就是说,可以采用具体实证研究与共性问题探讨齐头并进、相互比对、互相促进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