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院】微流控芯片的魔力

  • 日期:2018-04-13        来源:四川大学学术诚信与科学探索网         点击数:


  • 时间:12月20日下午15:30

    地点: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馆323学术报告厅

    讲座题目:Dripping, Jetting, Drops and Wetting: The Magic of Microfluidics

    主讲人:David A. Weitz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主办: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主讲人简介】

    David A. Weitz 是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学术成就斐然。Weitz自1999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任教授,2001年至今兼任美国哈佛材料研究科学与工程中心主任,2006年至今兼任美国哈佛大学系统生物学系教授。迄今,Weitz已发表学术期刊论文400多篇,其中在Science, Nature,Nature Materials等刊物上发表近30篇,申请发明专利56项,应邀在世界各地做过500多次邀请学术报告。Weitz教授是国际上软湿功能材料、胶体微粒系统、生物物理与生物材料、微流控等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具有显著的国际影响力。

    【主讲内容简介】

    David A. Weitz 教授将介绍微流体操作技术Microfluidics)基本原理,展示微液滴的制备、包装、融合和分选等基本操作技术。也将着重讲述微流体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了微流体学在单分子,单病毒和单细胞水平上的分析能力。利用微流体技术能够便捷的制备数以百万、体积均一的微液滴。每一个微液滴(最小仅几个皮升Picoliter)都可以成为独立的生化反应器,能够直接在微液滴中进行生化反应(如dPCR)。当被测样品被充分稀释的情况下,即被测量目标数量远小于微小液滴数量时,微流体技术能够确保每一个微液滴最多包装一个被测目标(根据制备液滴大小可以包装一个蛋白质/核酸分子、病毒或细胞)。接下来,这些微液滴被转入试管进行生化反应,反应产物所携带的信号(如荧光等)可用于微液滴的分选、分离和富集,然后进行下一步分析和鉴定(如深度测序等)。由于微流体技术实现了微小空间内的化学反应,因此该技术体系较传统实验体系具有两个明显优势:(1)在样品量极低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底物高浓度,从而提高检测灵敏度;(2)能实现单个分子、单个病毒或细胞的检测,从而获得被测目标个体的信息,可探索个体之间差异。